
11月13日,深圳技术大学举行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启动会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进会。深圳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陈秋明,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深圳技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明仲等共同按下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启动键,标志着这一由国家战略驱动、校企协同的育人实践进入实质推进阶段。30余位行业领军企业代表、资深专家与学校相关学院全体负责老师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面对工业软件“卡脖子”困境,深技大与华为等企业携手,旨在通过跨学科重构、产教融合、国产软件进课堂三大路径,培养一批懂工业、通软件、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战略破局:从“学术逻辑”转向“国家战略需求逻辑”
“新型大学不为学术而学术,而要为国家战略需求、产业需求服务。”深圳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陈秋明表示,工业软件对于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的科研、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驱动,为国家战略需求作出贡献。”陈秋明强调,学校将致力于构建具有深技大特色的工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工业软件实训平台和开放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为工业软件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我们急需能动手、懂国产软件的工程师。国产工业软件企业要与高校共同开展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华为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强调了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目前深技大已与华为合作开设鲲鹏菁英班、大湾区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精英班等特色班,此次进一步深化合作,将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建实训平台。华为将开放真实技术场景与资源,推动产业任务融入教学过程,实现“干中学、学中干”。
实施路径:跨学科重构、校企协同、打破壁垒
“我们要培养的是懂工业的软件人才,懂软件的工业人才。”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明仲在介绍建设方案时表示。

深技大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学校已成立工业软件产业学院,由明仲兼任院长,并通过改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4个核心专业、30门专业课程,建设“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共享实践中心,构建覆盖电子、机械、车辆、计算机等领域的课程群,全面推进改革落地实施。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月度推进会机制,确保“每门课都有责任教师,每个项目都有企业对接”。
“要推动国产软件进课程、进教材、进实验室。”工业软件领域专家徐晓飞教授对深技大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学校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聚焦广东优势产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可持续的激励机制,确保改革“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将工业软件人才综合改革建设成为样板方案,为振兴工业软件行业,做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广州中望龙腾、深圳嘉立创、深圳景元数宇等企业代表积极响应,分别分享了与深技大在课程共建、师资培训、竞赛支持等方面的扎实合作基础及未来合作前景。



随着启动仪式的举行,深技大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的“施工图”已全面铺开。这个年轻的大学,正试图通过一场教育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为中国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注入新生力量。
正如陈秋明所言:“这不是几年的事,而是长期使命。”在工业软件这条艰难却至关重要的赛道上,深技大与它的合作伙伴们,刚刚迈出关键一步。
供稿|教务部
编辑|党委宣传部